你我和互联网(一):自由与控制


本文写在读胡泳(公众号:beingdigital)的 《中国互联网二十年:自由的向往,信任的呼唤》之后, 文章深意尚无理解, 已略有所感,故有此文。

这篇文章10月27号就开始写了,后来攒了很久,一直写不完。太大的命题了,我究竟懂多少呢?文中按主题拆成了3个部分,就先把第一个部分的东西放上来。(仅仅过了1个月,这篇文章我就有些看不下去了,想法自大,行文幼稚。但毕竟是我自己当时认真思考后的产物,舍不得删掉。)

胡泳在文中勾勒了几笔中国互联网的“盗火”阶段的图景:中关村前打出的广告“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?向北1500米”;向偏远省份地区大员宣传信息高速公路时对方让他去找交通厅…互联网从“盗火”发展到现在,称得上波澜壮阔了。关于互联网这个家伙的品性,“盗火”这个隐喻就揭示地很清楚了:如火一般,既创造又破坏。

创造自然不必多讲,破坏作何解?直接看胡泳在文中提到的未来互联网将向何处发展的三个主题:

  1. 自由与控制的关系,即如何平衡个人权利与安全
  2. 如何建立数字信任
  3. 数字社会的成熟化必然要求填平数字鸿沟与提高网络素养

我不知道是否这就是全部重要的主题,但仅主题1,3就概况了我日常萦绕在脑中却不知道如何总结的隐忧。既然说是发展的主题,那这些方面一定做的还不够好,它们其实就是互联网之“破坏”主要关照的领域。

自由与控制

自由与控制的矛盾既来自于政府与公民,又来自于大公司和用户。

网络主权

很多国家以“安全”,“反恐”之名牺牲公民的自由和隐私。这种行为事实上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话语体系: 网络主权,大家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玩意特指我国提出的 网络空间主权,实际上灯塔国也有 棱镜计划呀。当然程度上差的太多了,也许不能相提并论。

我很尊重“网络主权”,但是当网络主权与审查结合时,我就不愿多说尊重了;当网络主权与不透明甚至故意不透明的审查结合时,我就开始怀疑了;当…算了,我还是将中央解释网络空间主权的原文贴在下面以示尊重吧:

网络空间主权,是指一个国家在建设、运营、维护和使用网络,以及在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方面所拥有的自主决定权。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,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在商言商

谈起大公司和用户之间的斗争,有句话必定被提起: if we aren’t paying for the product, we are the product. 这句话解释了很多东西。很多公司奉行的准则我看就是这一条。某些更黑心的,也许还得加一条在商言商来安慰自己,又或者其良心已经不需要安慰了。强调这一句话的意思是,享受免费的各式各样的互联网服务时,要尊重游戏规则。

privacyVSsecurity

当使用免费的互联网服务时,不要认为你毫无所失而过分感激,也不要有“白嫖”厂家的坏心思,这无非就是一次交换罢了。如果你认为“赚”了很多,请大胆地夸,比如我为 netlify提供用户量,提供网站访问数据换回来网站托管服务,换回来很成熟的CI支持,我觉得很值,我到处免费为其打广告; 如果你认为你“亏”的很严重,请自信地骂,比如我们为百度提供了各种隐私,只换回来搜开源工具软件第一条是 花钱买排行的内置后门修改版软件的搜索引擎,换回来让魏泽西失去希望的搜索引擎,我觉得我们亏了,我要怒骂。

令我感到惊奇的是,在选择服务时,国内外的网民对隐私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区别。国外带privacy focused标签的软件总是比别的软件多几分优势。而周围很多人对隐私的态度,还真应了李彦宏的那句 中国人更开放,愿用隐私换效率 。这样不好,具体的劝诫以后再表达,我只是想让这些人知道,你不在乎,有人在乎,而且他们目前也在为你的隐私权而战斗。

你所在的网站 https://rayhy.com同样也是privacy focused。评论系统采用isso,只会在你编写新评论后维持一个几分钟的cookie来让你拥有编辑评论的权力。然后就没有任何cookie种在你的浏览器里了。网页浏览统计我使用 fathom,特点比较鲜明:Fathom Analytics provides simple, useful websites stats without tracking or storing personal data of your users.

除了隐私上的斗争,大公司和网民之间还有一个永远的斗争主题:中心化(平台化)与去中性化的斗争。大公司们希望所有用户绑定在自己平台上,而很多情况下,你我厌恶垄断喜欢竞争。关于这一点,我向大家推荐一个文章: 《为什么我不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》;介绍一个人: Aaron Swartz。我的想法大家看了这一文一人就显而易见了。

未来如何

以目前的趋势来看,去中心化将是一个永恒的热点,但我对去中心化在商业上的成功不抱太大希望。但我很开心看到层出不穷的对去中心化的尝试。最近一个很吸引眼球的项目就是万维网的发明者 Tim Berners-Lee提出的 solid项目,其关键地想法就是将数据与应用分开,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,可以将其自由地授权给所有愿意给的服务商。有一篇关于solid的采访值得一看: Exclusive: Tim Berners-Lee tells us his radical new plan to upend the World Wide Web,Tim在访谈里面说清楚了自己为什么要推出“下一代互联网”。

可惜,显而易见,这种夺人财路的事情不好做。更重要的是,我们要尊重别人挣钱的需求,一个成功的去中心化服务必须能够证明它情怀以外的价值。

至于安全,隐私和政府企业的矛盾,我想不到什么“银弹”。接下来的互联网的发展,必定是三方角力的过程,三方在斗争与妥协中共同前行。我们有可能同时在网上获得自由,安全与便捷吗?